作者:RayRay / 換日線專欄
前不久大學放榜,每年此時,台灣總是有大量的「台大話題」──無論是家境清寒/資源稀缺考上台大的勵志故事,還是高分錯過台大的「悲劇」,升學報導總是不脫這間全台「第一學府」、也是很多家長和學子眼中的最高目標。同時間,媒體也總會訪問「台大生」的看法,輿論更不乏「台大生」與「非台大生」對於「台大學歷」究竟有多值錢的爭論,足見台灣人對「台大」二字的執著。
今年按照往例,又有台大話題──據報導,「兩名學生成績可進台大,第一志願卻選擇亞大(亞洲大學),初估每人可領取 360 萬元入學獎學金」,引發熱議。其中一名自稱的當事人,在 PTT 上現身說法,回應網友討論,他澄清自己並非為了家計才選擇亞大,並表示自己已經確立了將來參加國考的目標,因不打算考司法官或律師,所以不在乎「血統」;未來也沒有一定要出國讀書或考台大碩士(就筆者理解是沒有非得「洗學歷」)的打算。
面對這樣的解釋,有人認為合情合理,也有人認為太過天真。在進一步討論這個話題之前,先聲明:我不是當事人,也不完全明白當事人未寫出的其他觀點或考量,自然沒有資格批評這個選擇的「對錯」;更何況人生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,路都是人走出來的,所以本文雖然也會討論筆者的個人觀點,提供給有興趣的讀者參考,但並不認為做出不同的選擇就是「錯」。
我同意:你不是非要念台大
回歸正題,先說個人看法:筆者不認為「只要能上台大,就非得上台大」,但另一方面,筆者也不會在經濟無虞的情況下,將獎學金視為選校時的主要考量。筆者大學畢業多年,不是台大或亞大校友,也無意批評兩所學校。以下談論的都是觀念,並非針對任何校系。
筆者確信,人生不是進入第一志願(或任何的名校),就能一帆風順;正如人生不是讀了理工或商管,未來就一定更有保障。但當然,之所以會有前述這些「刻板印象」,也並非毫無根據。不同行業的薪資待遇本就不同,而要進入薪資相對優渥或更有成長空間的行業,學歷往往是入場券。所以,一個人若為增加自己未來就業的籌碼,而在評估特定產業的入職門檻、產業生態和升遷標準後,選擇特定校系,我認為無可厚非。
但在人脈和獎學金之外,你還應考量的因素
接下來你或許會問:照這個邏輯,這位同學也是在評估過自己的需求之後,選擇了有豐厚獎學金的學校,不是嗎?
沒錯,這位同學認為自己「不需要靠台大學歷就業」,這點我也同意。不過筆者認為,學子選擇學校還有更細緻的考量,比如學校資源和同儕類型,而這點沒有被該同學討論到,因此筆者想分享一些拙見。
資源方面,即使姑且不考量網友爭點之一的未來人脈,也應考量學校師資,因師資會直接關係到教學品質與一個人學習的視野;而四年學習品質的差異,並不是將來靠短時間的補習能夠弭平的。當然如果從「功利」的角度觀之,補習可能可以達到「一舉中榜」的效果,未來就業不用愁;但筆者相信,大學四年課程絕不只是為了某個考試做準備而已。如果讀四年大學,目的只是當成「職業訓練所」,未免也太可惜。
所以,筆者建議,在感興趣的領域中,一定要找「對」師資。第一志願的師資不一定最「好」,因為同一領域中,也有很多不同的專項,每所學校的專長和側重的面向不同,以「外文系」來說,就有偏應用或者偏文學之分;所以找到符合個人興趣和未來展望的師資,也應是選校的考量。另外,師資的學經歷雖然不能說明一切,但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,它背後意味著該教師所受的專業訓練,以及他的學術成果或業界表現,是否在其領域中受到一定的認可。
其次,關於同儕類型這點,筆者刻意避免用「素質」一詞,以免引發「成績好就是素質高」的爭議──我當然不同意這點,也知道成績好壞不能為一個人的品行或各方面的能力背書。但縱然成績無法說明一切,我仍認為成績在一定程度上,以最粗糙的方式把人分出不同的類型。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往往認為相同科系的人「同質性較高」,因為它可能錄取了某個專科特別強、或者對某個領域特別感興趣的同學。相應的,一個課業表現佳的學生,和一個不在意學業的學生,對人生往往有不同的期許;所以,選擇和自己成績相對應,或至少不會差太多的學校,某種程度上更容易找到「能對話」的同學。
這並不是說同質性低的人不能成為朋友,或者我們要永遠活在同溫層裡,拒絕和其他人對話,更不是說我們在學校之外不能廣教志同道合的朋友;但筆者相信,在學校裡遇見擁有相近目標、能夠互切磋的朋友,能幫助你更快融入校園生活,更有「參與感」,也能成為相互督促、一起進步的動力。
至於獎學金,它可能有助於一個人在大學時就有資本學習投資理財甚至創業,也可能可以幫助一個對世界好奇的人四處旅行,這些都沒有錯。不過,如前所述,筆者認為選校系,有各種考量,綜合評估之下,獎學金對我來說只會是一個加分項,而不會是決定校系的關鍵,若能兩全很好,但若不行,我認為有很多東西──像是適合的老師和契合的朋友,是錢比不上的。但這點當然也如同前述的各項分析,都會因人而異,沒有絕對。
人生不需要一次到位
接下來,筆者想跳脫選校問題,談談這些討論背後,筆者觀察到的一個現象。不知道你是否也發現:這些討論都是以「未來就業」為討論前提,期望大學的選擇能夠回饋到未來的職場發展?這樣的考量固然很務實,而年紀輕輕就能注意到社會現實、權衡利弊,並據此做出決定,也很值得欣賞。
但是身為「過來人」,我也有些擔心,學生們太過在意「畢業後的生計」、太早擔心「理想與現實的兩難」,反而錯過了青春的別樣風景。
根據筆者自己的成長經歷,比起步步為營,我反而更相信「人生不需要一次到位」──我們往往很難在高中就決定一生的志向,如果在還不清楚自己的志趣時,就處處以「先驗的現實」(比如認為「為了經濟安穩,畢業一定要考上公務員最有保障」)為由,限縮自己多方探索的可能性,未免可惜。
而就算及早知道自己的志趣、大學也讀了相應科系,也難保未來不會在學習過程中,意外遇到更感興趣的事情,或者在親身體驗了產業現實之後改變興趣;簡單地說,人生的變數很多,我們當然可以釐清目標、做足準備,但也毋需過早「認定」人生只有一條路徑。
另外,我們也應該做好「就算用盡全力,人生也難免失敗(失意)」的心理準備,同時能將失敗或預期落差視作自我修正的機會,而非以一次成敗論英雄──彷彿大學考上名校就是穩操勝券、一次考試失利就只能自嘲「魯蛇」。畢竟人生起落無常,沒有什麼是絕對的;況且若真能一帆風順、事事都在計算之中,人生也會很無趣的。
※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,原標題為《「人生不需要一次到位」──從「台大 vs. 亞大」熱議說起》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
更多換日線文章
考上醫學院,代表人生「成功的開始」?──當醫生,未必是最明智的職業選擇
【寫給大學生的四封信】你的價值不只28K──拒絕畢業拿低薪,你可以做的七件事
作者簡介:
RayRay,教育工作者,興趣是教育,以及在動森的家裡佈置醜家具。
______________
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 投稿去
"需要" - Google 新聞
August 19, 2020 at 01:00PM
https://ift.tt/32kuinx
「台大 vs. 亞大」熱議──人生不需要一次到位 - Yahoo奇摩新聞
"需要" - Google 新聞
https://ift.tt/2TPzQBR
Shoes Man Tutorial
Pos News Update
Meme Update
Korean Entertainment News
Japan News Update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「台大 vs. 亞大」熱議──人生不需要一次到位 - Yahoo奇摩新聞"
Post a Comment